他一生只写一首诗,成功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
发布日期:2024-03-16 05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诗词史上有的诗人写诗无数,比如乾隆皇帝,一生写了四万余首诗,从数量上独占鳌头。但却没有留下一首大家能记住的诗。

而有的诗人,仅凭一首或二首诗就流芳千古。

比如张继流传下来的诗不多,最著名的属《枫桥夜泊》。
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直到千年后的今天,还在传唱不衰。

比如崔护仅存诗六首,他的《题都城南庄》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无数人在这一段桃花的千古奇缘中看到了自己的情感缩影。

还有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作仅两首,他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被后人誉为“孤篇盖全唐”。

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诗人,他一生只留传下来一首诗,短短20个字,却成功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千年以来倍受称道。

他就是唐代诗人金昌绪的《春怨》。
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
唐:金昌绪《春怨》

金昌绪历史上对他所作的记载很少,身世已经不可考,只知道他是钱塘余杭人(今浙江杭州)。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春怨》,也就是闺怨一类的主题,写闺阁少妇的思念或哀怨之情,这类主题在唐诗中非常多见。

很多诗人留下不朽的诗作,比如张祜的《宫词》“一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”。

还有杜荀鹤的《春宫怨》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”,被称为唐朝第一“宫词”,靠着这首诗享誉诗坛。

还有刘方平的两句“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”

那金昌绪的这首诗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?
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
开篇没有多做铺垫,直接就要打树上的黄莺,不禁让人心生好奇,好端端地为何打一只鸟儿?

下一句说了,“莫叫枝上啼”,你不要再在枝上不停地鸣叫,想来是黄莺的叫声吵到了某人。

但是不免又产生新的疑问,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,为何诗中的主人却不喜欢,嫌它聒噪要赶它走呢?
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
原来它在那里叽叽喳喳的叫啊,扰乱了女主人的好梦,在这一句中又设下一个伏笔,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?

以至于梦被惊醒后,气恼得要来打黄莺,“不得到辽西”,答案是因为她在梦中正在去往辽西的路上。

辽西:古郡名,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,是诗中女主人的丈夫所去之地。

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过来,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,其实是:

女主人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,只求梦中能见上一面,今天好不容易做了一个梦。

眼瞅着梦里就要与丈夫团聚了,却在中途被黄莺的叫声吵醒。她是又伤心又气愤,所以起来就要把黄莺赶走。

这首诗短短四句,四句环环相扣,一句只说一个意思,一句只交待一件事,四句完整的联系到一起,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
谢榛在《四溟诗话》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:一种是“一句一意”,“摘一句亦成诗”。

另一种这首《春怨》就是典型代表,必须整篇阅读方成一首完整的诗,少了其中一句都不行。

这首诗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,四句之外意犹未尽,留给读者很广阔的想象空间,她的丈夫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远去辽西呢?

是因为辽西边疆发生了战事吗?还是因为什么?诗人在诗中并未直接点明。

所以女主人她所怨的真的就是黄莺吗?还是别有所指,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。

您是否也喜欢这首小诗呢,欢迎说出您的看法?